湾沚区分局:多举措优化门诊慢特病办理机制
为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实现参保群众门诊慢特病应办尽办、不漏一人,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高效开展,近日,芜湖市医疗保障局湾沚区分局联合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共同优化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认定机制,做好门诊慢特病认定管理服务工作,为患病群众保驾护航。
网格化管理,发挥“三员”作用。发挥乡村振兴网格员基层“信息员”“联络员”“宣传员”作用,依托村(居)组力量进行常态化摸排,每月摸排本网格三类人群(低保、特困、防致贫监测户)、自付超过预警线人员、一般农户等看病就医及基本医保参保信息,同时将疑似慢特病未办理人员信息进行收集登记,及时将掌握的信息发送给镇乡村振兴办,由镇医保办与乡村振兴办对接及时掌握群众慢特病办理情况。并在摸排走访过程中,第一时间解答群众问题,做好医保政策宣传工作。
网格员培训,提高医保业务能力。组织召开陶辛镇基层乡村振兴网格员医保工作培训会议,分3个场次共培训全镇16个村居170余名网格员,重点介绍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申报认定途径和流程、“两病”门诊用药政策等,着力提升基层网格员医保政策熟悉度,确保基层网格化工作取得实效。
多部门联动,提升慢特病办理效率。负责协调乡村振兴、卫健等部门,通过乡村振兴网格员每月摸排,镇医保办及时获取群众患病情况,对符合慢特病办理的人员及时告知办理病种及所需材料,区总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审核认定。困难群众慢性病容缺办理材料由村居统一收集,各镇将认定材料送往区总医院批量审核,无需患者亲自跑腿,目前,全区62名慢性病容缺办理人员已完成慢性病认定40人。通过乡村振兴网格员、镇村医保专干、区总医院的协同配合,极大提高了慢性病认定效率,为群众带来便利。
多渠道办理,增加慢特病申请方式。除了传统的线下提交材料、区总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审核认定外,开通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线上认定,参保人员可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进行线上申请,专家网上认定,实现让信息“多跑路”,参保人员“少跑腿”,形成“线上线下均可办、困难群众镇村干部帮办代办”的便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