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收藏

全省医用耗材及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新闻发布会

阅读次数: 来源:芜湖市医疗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1-10-09 08:37

发布人:省医保局一级巡视员 袁之应

时 间:2021-09-28

发布人:省医保局一级巡视员 袁之应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医保局,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安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工作,2019年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2021年9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时强调,“继续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完善药品耗材招采机制列入省委常委会、省委深化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把医用耗材改革推向纵深,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省人民。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改革,创新“组套分组法”,先后成功开展了骨科关节、心脏起搏器等4类、407个产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通过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挤压了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推动了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促进了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一、2021年全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情况

省医保局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按照“省局统筹,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分批开展”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方式、强化监管,建立“一统三分”集采机制,组织开展了骨科脊柱、眼科人工晶体、血液透析器、冠脉扩张球囊、一次性使用留置针和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扩大了集采的规模效应,持续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我省医用耗材形成“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竞争有序、监管有力、使用规范”的新治理格局。截至目前,今年我省共完成5类医用耗材、5类临床检验试剂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共节约资金约9.72亿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主要做法。

2021年,我省进一步优化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设计,完善医用招采规则,坚持“一品一策”,创新建立“医院报量,临床评价,带量集采,组套竞争,五步降价”的集采工作机制,形成了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安徽模式”。

一是优化带量采购目录,扩大市场参与度。我省前两批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均是基于平台历史采购份额选择入围产品及企业,此种规则限制了其他小市场份额产品参与竞争。新的集采规则,符合要求的企业和产品均可参加,营造了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准入门槛。

二是优化市场份额配置,实现带量有预期。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报送未来一年的80%需求量,形成意向采购量,按照多家中选、梯度分配的原则优先保障中选产品意向采购量,让所有参与企业有一定的市场预期,真正实现带量采购、量价挂钩。

三是优化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把控评审关。以临床专业能力为支撑,对耗材质量、服务等进行评价,形成了以质分层、质价相配、分层中选、质劣淘汰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切实防范“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确保医院临床用得上、产品分层可比价。

四是优化集采中选规则,强力挤压虚高价。本次带量采购采用竞价降幅的模式,对产品价格虚高水份采用“五步降低法”。一是由专家参考我省2019年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谈判议价成功产品中选价格议定产品类别参考价;二是根据技术综合评审得分,结合参考价计算出产品限价;三是现场申报降幅竞价,根据限价和降幅计算拟中选价;四是组内组间熔断调平,各企业同类中选产品带量采购价最高与最低不超过1.5倍,不同质量层次之间价格不能倒挂;五是同流水号产品涉及多目录申报的取其低值作为带量采购价。

(二)取得的成效。

1.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开展骨科植入脊柱类集中带量采购,最终24家企业57个组套(涉及853个产品)中选,既包括强生、捷迈、史赛克等进口产品,也包括北京富乐、山东威高、理贝尔、亚华、爱得等国产主流品牌,实现了国产和进口产品价格同降的局面。本次中选产品与类别参考价相比,平均降幅为75%,经测算,年节约资金约2.95亿元。

2.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实施眼科人工晶体带量联动采购,共有19家企业5个组别88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52.6%,经测算,年节约资金可达1.24亿元。本次带量联动中选产品品类和质量层次方面有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临床可选择面更加广泛,更好满足不同患者的诊疗需求。

3.安庆市组织的冠脉扩张球囊集中带量采购,共有20家中选企业29个产品,平均降幅89.5%,冠脉球囊从4000元左右降至300元左右,经测算,年节约资金超2亿元。

4.芜湖市组织的血液透析器集中带量采购,共有9家中选企业53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53.9%,血液透析器均价从110元左右降至50元左右,经测算,年节约资金超1.65亿元。

5.蚌埠市探索一次性使用留置针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4类10家生产企业中选,平均降幅85%,经测算,年节约资金1500余万元。

6.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选择免疫诊断最大细分市场化学发光项目,共13家企业88个产品谈判议价成功,平均降幅为47.02%,经测算,年节约资金约1.73亿元。

二、2021年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情况

大型医用设备采购资金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直接关系医疗服务成本,是影响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大型医用设备集中招标采购一直是医药招采改革的深水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医保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集采方式,推进使用非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模式改革,进一步挤压价格水分,净化市场环境,助力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

(一)建立“三分一合”集采模式。

针对我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使用现状,通过走访调研,多方听取意见,省医保局建立健全了“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的“三分一合”集中招标采购模式,有效破解大型医用设备招采难题。一是产品细化分层。为解决大型医用设备缺少国家统一质量评判标准的问题,组织专家根据不同医用设备的关键技术参数开展性能评判,划分质量技术层次,促成“同质竞争”。二是医院合理分级。对医院提出的采购需求,按照各医院规模级别、功能需求、技术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明确采购等级。三是项目科学分包。在产品分层、医院分级基础上,根据采购单位购置预算、功能需求,组织专家对产品层级和医院需求等级进行匹配,合理区分不同采购包之间的技术层次。设置分包时最大化考虑需求共性,尽可能集中包数,实现以量换价。四是探索“价采合一”。配套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力求让集采降价成果惠及于民。探索合理制定、调整相关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实现集中招标采购与项目定价、支付标准“价采合一”。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设备采购价格显著下降。2020年以来我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总金额达5.3亿元,与医院预算采购价相比,节约近2.6亿元,节资率达33%。同时,集采设备的中标价格不断走低,医院采购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比如:今年集采的1.5T磁共振单价首次跌破300万元,3.0T磁共振单价首次跌破600万元。

二是国产中标比例显著提升。2020年以来已完成的62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中,国产品牌占比12.9%,国产设备占比40.3%。国产设备中标比例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基本形成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充分竞争的局面。

三是市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通过开展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省级集中招采改革,搭建了开放竞争、充分竞争的平台,进一步营造了公平、透明的行业营商环境。企业参与集采,就能完成“规模订单”,有效降低了营销成本。同时,集中采购促使企业回归以质量、技术为中心的良性竞争轨道,帮助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企业的“亲”“清”关系。

下一步,省医保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探索完善集采政策,扩大集采覆盖范围,促进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患者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引导医疗机构规范使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