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收藏

市医保中心:聚力医保民生实事,落实惠民便民利民政策

阅读次数: 来源:芜湖市医疗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11-20 18:25

近年来,市医保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推动医保便民惠民各项举措落实落细,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难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医保举措更加“惠民”。2023年5月国家医保局推出16项医保服务便民举措,在此基础上,安徽省医保局分3批推出21项医保服务便民举措,涵盖了异地就医服务、慢特病保障等一系列群众反映较多的医保服务中的“痛点”“堵点”,市医保部门及时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积极开展相关政策宣传,确保各项举措及时落到实处。截至2024年8月底,超过60万人次从便民举措中获益,其中:缩短办理时限办理医保关系转移2.3万件;慢特病待遇申请网办1.9万人次;器官移植术后等9种慢特病免申即享2000人次;7个工作日内手工办结超过5万元单笔医药费用600余人次,医保报销金额3000多万元;生育津贴“免申即享”2500余人次,拨付金额6000多元。

医保政策更加“利民”。一是支持积极生育政策并于2024年8月1日正式执行,首次将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障,享受生育医疗补贴待遇和生育补助金待遇,有效解决了灵活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负担。同时将居民医保参保人住院分娩定额补助标准将由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顺产1600元、剖宫产2400元。数据测算显示,该政策预计全年可减轻我市参保居民生育医疗费用负担450余万元。二是2024年8月1日起,部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可在我省25家辅助生殖定点医疗机构直接持卡结算享受待遇。其中“取卵术”等4个项目按照甲类管理,不设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全额按规定比例报销;“胚胎培养”等4个项目按照乙类管理,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统一为10%,剩下的部分纳入报销范围三是进一步优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管理使用,支持参保职工在省内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持医保码或社保卡“免备案”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异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免备案”服务,开通个人账户省内跨统筹地区共济使用功能,实现个人账户省内异地代缴保费服务。四是不断调整优化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付费政策,实现参保群众“小病不出镇”,在实现基本医保及统筹区全覆盖的同时,病种数量也由最初的14种增加至23种,日间病床不设起付线,同时床位费、护理费还能减半计收,参保患者夜间可不留院,切实减轻参保患者住院费用负担,方便患者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日常治疗,参保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可就近治疗。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结算1.03万人次,为参保患者节约医疗费用3000多万五是进一步细化医疗机构引入外埠专家奖励政策,调整提高外埠专家补助标准,方便参保群众在本地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市”。医疗机构引入外埠专家来芜为参保患者开展三四类手术的,最高奖补可达32000元/例。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引入专家2000人次,共计发放“即申即享”的外埠专家来芜奖励700万元。

医保服务更加“便民”。在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医保惠民便民举措基础上,我市医保部门还结合本地实际扩大和丰富举措内涵,先后推出多项本地化惠民便民举措。一是在市、县两级经办机构全面实施医保服务“全市通办”,变“让群众跑路”为“一次受理办结”,累计办理业务1500件,有效解决参保群众跨区域办事不方便难题;二是建立动态新增救助对象精准追溯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切实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功能,累计筛查出符合追溯救助条件的4000人,兑现追溯救助金额1700余万元;三是全面构建十五分钟医保服务圈,将高频医保服务全部下沉至镇、村两级基层医保服务点,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医保事项;四是医保服务全部实现3至4级网办,其中27项可以全程网办,7项只需跑一次即可办理;设立医保驻沪服务站,医保服务“送上门”。让参保人“足不出沪”即可享受我市医疗保险全方位服务,每年服务超过2000多人次;六是创新设立医保为企服务点。变窗口等待式服务为“点对点”主动服务,为奇瑞、海螺等重点骨干企业提供“零距离”医保服务,每月通过线上联系快速办理企业员工参保等医保业务500余人次。七是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与卫生、人社、税务等部门强化协同,采取“数据同享”“一窗集成联办”等多种方式,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等10个事项高效便捷办理,成功为万名新生儿一次性办结全部证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